以下为部分内容实录:
同样身处流量时代,波司登感受到的不是焦虑,相反的,我们对未来感到乐观、充满信心。相比追逐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玩法,我们相信,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当拥有一流的产品、一流的品牌时,当越来越多消费者购买羽绒服的首选是波司登时,波司登就没有什么好焦虑的,更不用提所谓的流量焦虑了。

经验一、公关与硬广要打好配合
过去在做品牌传播的时候,第三方公司会提报各种话题公关方案,这些方案确实都很有创意,可问题是,我们做完这些公关,是否能够有效影响到我们的目标消费者?动辄数以亿计的曝光和百万千万级的阅读数据背后,意味着什么?
对现在的波司登而言,我们必须通过品牌传播提升波司登的品牌热度,给到消费者选择波司登而不是其他品牌的理由——更专业、时尚。同时有别于销售话术,这个理由是品牌层面的,兼具内容上的美感。所以大家会看到我们的广告语和公关主题上,都会清晰传递出这些信息。
为了寒风中的你
公关主题创意是一个难点,我们希望创意有话题有热度,但再有趣好玩的创意,如果无法有效结合我们想传递的选择理由,这种创意在我们看来都是无效的。以2018年为例,我们通过亮相纽约时装周、推出三大设计师联名款、荣获Outside2019年度户外装备大奖,加深了很多消费者对波司登时尚、品质的感知。

经验三、分众电梯媒体引爆+强势媒体依然是最佳拍档
确定广告语不容易,投好广告更不容易。
我们内部思考硬广主要会从三个要素看:媒介受众、接收状态、触达频次
媒介受众:不同的硬广媒介有不同的受众群体,比如机场广告,主要覆盖商旅人群
触达频次:要考虑单一硬广媒介、以及媒介组合对消费者的重复触达能力。
我们希望单个消费者能够有效多次接收到我们的品牌广告信息。从记忆的角度,信息越精炼越好,受干扰越低越好,重复次数越多越好。原则上,单一媒介要形成投放量的领先优势,使受干扰、虹吸的影响尽可能降低。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这几年的硬广主力重点选择了当下最具引爆力的中心化媒体——分众电梯媒体。
分众电梯广告对一二线城市的覆盖率很高,这是波司登薄弱但亟须打开的市场;接收状态方面,电梯的封闭性能够降低干扰,提高单次触达的有效性;触达频次方面,电梯广告一天实现对同一住宅、写字楼消费者4-6次的高频触达。所以总体来看,这几点优势是其他硬广媒体不具备的。
机场我们也做了一些补充投放,叠加一二线城市的分众电梯广告,加强对商旅人群的重复触达,此外,机场大幅平面广告也有助于补充波司登的品牌势能。
为了评估硬广投放效果,我们每年都会对顾客认知、广告触达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分众电梯媒体的触达率在这三年的调研结果中都是所有媒体中最高的。随着品牌传播的不断深入,波司登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表现得到显著提升,这和我们当初选择分众合作想达成的目标基本也是一致的。
回想2018年,还无法像现在一样明确知道硬广组合的效果之前,我们能如此笃定推进这个硬广组合的原因,是因为对硬广媒介有了底层思考,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而不是对市面上其他品牌的跟风模仿。
至于互联网广告,我们更多是配合主题公关投放,而效果广告,主要是为电商渠道引流,基本是归属到渠道费用的。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波司登品牌力的提升,线上旗舰店对流量广告的依赖大幅下降,流量广告的ROI也提升巨大,品牌力无疑是消除流量焦虑的关键。
最后,还想提一下对“跟风”“模仿”的看法。
一是对互联网新概念、新玩法的跟风。波司登这套传播策略,我们内部复盘交流时,大家会笑称我们是“保守派”,因为没有那么多互联网时兴的玩法。在我看来,方法新不新不重要,有效才是最重要的,品牌传播要回归本质,就是对目标群体的有效沟通,我们每年也会基于这个标准,不断检视策略的有效性。
二是对成功企业传播方式的照搬式模仿。照搬式模仿往往会得到失败的结果,因为即使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方式,对于品牌力强的成功企业而言,做之后也会看起来有效,它们天然容易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追捧。但是对于品牌力还不足的企业而言,传播成功的条件要苛刻许多。
避免盲目“跟风”“模仿”的最好方法,就是实事求是、深度思考。今天分享波司登的经验里,具体做法并没有那么重要,我认为这些做法背后的思考更有价值,做法只是思考的示意而已。中国品牌们能基于自身情况独立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这篇分享对崛起路上的中国品牌在传播方面有所启发,共同推动“中国品牌”从国人自豪,到走向全球。